《中国冶金教育》2018年02期
目录
教育教学改革
大学英语转型期通用学术英语教学
何君萍;王娜;
1-6
外国留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全英文教学
滕薇;王莉;刘扬;
7-8+12
提高来华留学生普通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
李新学;
9-12
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课程设计教学
钱志平;马瑞;
13-14+17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基础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
顾建平;方建士;徐振钦;张小朋;初雅杰;
15-17
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
王吉中;杨炳飞;董墨菲;王雅静;王礼胜;
18-20
基于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
翟亭亭;计云萍;张慧敏;
21+24
高压浸出技术讨论式教学
郭淑仙;朱云;潘阳;
22-24
材料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探索
黄峰;胡骞;刘静;贾涓;甘章华;
25-26
基于预制语块语料库习得的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质量研究
李红菱;
27-31
微课在铁矿石造块理论与工艺教学中的应用
张福顺;常宏涛;闫永旺;罗国萍;王艺慈;陈宵辉;
32-33
基于企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
谢邵辉;刘煜;夏卿坤;李国锋;
34-36
冶金-材料专业链群新工科改造升级内涵
张立强;龙红明;王海川;李杰;雷鹰;樊友奇;
37-38
冶金实验理论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的探索
成泽伟;
39-40+43
多方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自我评估机制构建
舒丽芳;喻松仁;严亮华;万红娇;蔡少华;何春生;姚文革;
41-43
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的组织与思考
焦克新;张建良;刘征建;王广伟;李克江;
44-46
冶金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
周进东;李志强;
47-49
Flash技术在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
章文;刘喜梅;李建林;
50-51
“化整为零”与“多元化”相结合考试模式
王斯琰;徐宏妍;潘保武;张国伟;
52-53
实验实习实训
金工实习特种加工教学方法
范丽荣;范丽媛;邱晓云;李艳茹;徐天华;刘洪建;
54-55
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
袁晓丽;张明远;黄青云;尹建国;周雪娇;安娟;
56-58
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周探索
初雅杰;何秀男;杨宗辉;李晓泉;
59-62
基于STC理念的新工科创新实验教学模式
李春光;李熙琪;刘振中;
63-64+66
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模式探索
杨青山;戴庆伟;柴森森;余大亮;喻祖建;
65-66
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
马晓琳;刘新海;
67-68+71
车辆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教学平台构建
邱林宾;杨耀东;申炎华;白佳宾;汪晖;
69-71
创新创业就业
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
吴庭枫;
72-74
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
赵红军;徐畅;
75-77
依托“先锋寝室”创新大学生公寓“四自”育人模式
田树学;
78-80
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传媒的工科专业教学路径创新
张琦;王秋平;
81-82+86
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
张楚旋;李春光;康虔;贺桂成;蒲成志;
83-86
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
曹函;张绍和;孙平贺;隆威;刘铁雄;舒彪;
87-89+93
学生培养培育
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及实现路径
许英凤;许景贤;
90-93
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
曾平;夏瑞霞;
94-96+100
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
詹木生;
97-100
高校课外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
徐瑞朝;乔柯;
101-102
基于手机传播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
姚兵;
103-104
专家专题论坛
詹姆士·鲍德温的美国非裔作家身份再认知
屈大庆;黄梦琴;
105-107+115
高校本科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
莫欣;孙晓枫;谢寅波;
108-115
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
徐青云;宁掌玄;黄庆国;
116-119
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探索
李帅;姚志浩;臧佳;
120-121+124
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方式
崔睿;沈崴;
122-124
《中国冶金教育》征稿征订启事
125
创新发展中的国家一级学会—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
126